晚上無意中看到自己2015年2月做的資產負債及個人收支表,除了感概時光飛逝,亦看到自己的變化。當時自己工作主要是分析企業財表及寫出結論建議予老闆參考,那時老闆漸漸認同我的分析,幾乎每份報告都接納,我亦因此對自己的分析能力有一定信心,適逢港股大時代,自己亦心雄起來,借了不少外債投入股市,後來的故事就是坐艇。令我損失最慘重的(現時紀錄亦留在BLOG中)就是博耳電力(1685),當時盲目相信其收入及所派發的現金股息可以持續,忽略了其應收帳越來越長(後來更超過一年)的事實。當其大跌時,看到曾踢爆造假民企而和對方打官司打足幾年的張化橋大手增持時(相信他亦後悔莫及),自己竟毫無戒心繼續持有。現在的我當然對這些股票不屑一顧,惟事過境遷,只能怪自己只看到想看的事,對整體事實視而不見。這支股票累我損失數萬元,雖不是大數目,但當時對我這種剛出茅廬的基層小市民來說是刻骨銘心。
5年後淨資產已上升10倍,看事情亦看得比較遠,買股票亦只會以閒錢投入。當投資一間公司時,會先看其生意模式。這公司怎麼賺錢?十年後會發展得比現在好還是已經消失了?有沒有無可匹敵的競爭優勢?是否有源源不絕的現金流入?管理層有沒有出古惑的往績?公司將保留盈餘(retained earnings)怎麼運用?現時估值會否過高?在什麼情況下公司會蝕錢?
具體數據就是看銷售、盈利能力(撇除非經營項目的真正盈利)、自由現金流和股本回報(牽涉負債)而已。以現時工作經驗,簡單分析一間上市公司近2年的財表需要2天時間。財表外,仍有一些我們稱作基礎分析的角度。經過一輪仔細的考慮,輸錢的機會自然比較少,至少這5年來自己很滿意,已經知足了。
組合中持有超過5年的,除了早前已沽出的煤氣(換入恒基),只有領展(823)、中國燃氣(384)和中國飛機租賃(1848)了,這幾間公司亦是追蹤最久的。其他的平均持股皆>2年,主要是收息股(如電訊和銀行)。現時每月儲蓄>2萬,新的資金會投入美股和其他種類的投資產品。美股大牛市已超過10年,不妨先尋找心頭好,待調整時再下注(手持一定現金才有足夠底氣)。40歲前我會繼續努力增加主動收入、擴闊眼界和磨練分析能力。知道自己的終點想去哪裡,就好好的作事先安排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