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30日 星期四

金融人投資的局限

過去兩年閱讀很多投資相關文章,如風中追風兄及皮老闆的博文(YouTube)、信報郝承林及高天佑專欄、楊書健REITs的著作等,均獲益良多、大開眼界,感覺每天都在增進知識,很是滿足。想投資有長足的進步,必須放眼世界,不能局限於港股。一般說投資就好像必然先指買股票,這是多少人的盲點。投資方法千百種,一派講增長股(如科網),另一派講固定及穩定收益,都是賺錢,無分對錯。然而,很少看到有文章分享金融人於投資上的局限及局限下的選擇,小弟以自身經驗分享予大家。

每間金融機構對員工的投資都有限制,大同小異,我就職的崗位,基本規則就是不可開設有槓桿功能的投資帳戶。這不是說取得批文就可以開,而且明文禁止,入職前必須全部銷戶,這樣一來,最近越來越多人推崇及絕佳的投資工具槓桿買直債就被禁止。然後,由於絕大多數香港及中國上市公司都是僱主的客戶,我們亦會得悉大量敏感資料,就算是現金戶口買股票亦得極之小心,否則不小心中了合規陷阱也沒情講。更甚者,一些金融機構更限制員工買股票必須先取得最高管理層批准、於指定限期內購入、又要持有一定日子才可沽出,極之麻煩。綜上,時不時會從報章中得知金融機構高層被逼買入物業長期持有而致富的故事。買磚頭不是我所喜歡的投資方式,而且照顧出租物業實在太麻煩,曾經幫家人對付租霸,糾纏大半年,有切身之痛。

不能槓桿的情況下不是不能投資,只是收益較低而已,之後陸續分享自己的投資。以前曾經寫下的文章,縱使大錯,我亦不會修改,從中感受自己的成長。

2020年1月29日 星期三

怎樣的中小企才容易在銀行取得信貸

這篇主要是寫給各中小企(連同蚊型上市公司)的財務總監看。說來奇怪,香港政府與銀行對中小企的定義有很大偏差,這篇分享主要是針對一般商業銀行信貸如透支額、定期貸款、貿易融資及財資額度等。

一、提供的資料必須一致。舉個例子,當你申請信貸時,客戶經理會要求你提供最新期主要上下游客戶名單(一般是頭五大),需要客戶全稱、所在國家、交易貨品、結帳周期、結算方法及貨幣、運輸方式及已往來年期等,這種資料最客易出現矛盾,因審批人一定會查看應收帳明細及帳齡表,若看見最大應收帳並非來自主要買家,印象分已大打折扣。另外,若你公司是透過中間人(如買手)和一些大品牌做生意,請誠實地交待你公司的直接客戶是中間人,不要誇大公司實力,因這些資料很容易就可以確認。

二、沒有顯著及解釋不清的關連交易。很多時股東抽走資金或替公司墊款等交易,會於帳上列為關連借款/墊款,特別是關連借款,不論抽資金給股東或其他關連公司,給人的印象就是不顧公司發展,公司管治亦相當差,因公司是一法人概念,不是隨隨便便可以抽走資金的,有多少上市公司就是死在不明不白的關連借款。很多劣質公司利用大量關連銷售來谷大盤數,對我來說這些數據非常「浮」,須相當謹慎。

三、有「乾淨」的往績。不止公司,要連股東及董事過往都沒有負面訊息(如貸款逾期或被監管機構罰過),這點完全是考驗個人的品格,因公司往績就是在反映管理層的行事作風。大家知道現時銀行可以查到你過去多少年的負面訊息嗎?

四、營業額不是一切,現金流才是王道。一筆好的貸款,是貸款行準時收到現金還款,因此公司的現金流是財務數據中至為緊要的一項。中小企的現金最常流往兩個方向:利息支出及資本開支。利息支出大,証明你公司每年其實幫銀行打工。而資本開支就指固定資產投資(如廠房及設備),你公司是否每年都幫設備供應商打工?從經營活動所得現金必須可以覆蓋以上兩項,否則只能靠融資營運,造成惡性循環。銀行一般以EBITDA為現金流的替代指標去計算你公司是否有足夠的還款能力去支撐一筆新申請的貸款,注意EBITDA只是現金流的替代指標而不是現金流。

企業信貸可以寫的很多,特別是現金流一項。以上幾項其實只要公司有一位稱職的財務總監便可輕易做到,但很多中小企往往忽略這位財務總監的重要性。其實公司是老闆的,喜歡怎樣營運都是股東的事,賺蝕並不影響他人(債主除外),只是找到一位稱職的財務總監,企業主會節省很多很多煩惱。

2020年1月21日 星期二

齊估領展回購幾時先停

最新一輪回購自2019年12月4日起,至今26個交易日合共回購25,352,000股,粗略計算用款HKD20億。然而,用左20億港紙都頂唔住個股價,過左3個月都返唔到CEO王國龍減持個價,不禁要問發生咩事?市場上(小股東?)對領展近年收購國內商場有微言,甚至覺得領展風光不再,其實我地應該諗返當初買領展時有無以持有REITS既心態去買,而唔係當佢係一隻無上限增長既股票。對於領展購買大陸同澳洲商場,個人認為係好事,收款貨幣唔同,特別係人民幣,有自然對沖功能。領展買果幾個場,地理位置絕對係一等一,若果連呢幾個場都做得唔好,我諗成個MARKET都唔掂,但人們經常忘記,市場錢太多,資產只會不斷升值。眾多生意模式中,只有收租一項令我覺得連係想像中都好難輸錢。歡迎分享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