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雖然不知道有沒有人會看到我寫的東西,但回來更新一下自己這些年來投資心態的轉變。先看看我截至2025年8月底的投資成績:
我IB賬戶的開倉日是2020/02/20,該日期前,是用銀行的證券賬戶在買我有分析過的港股(可見我以往的文章)。在IB,一開始仍是買少量港股如恒基地產等,後來疫情爆發,美股大跌,我買了一些大股票如蘋果、可口可樂和VISA等,無他,因我是巴菲特信徒,加上我深信大市反彈時,這些大股票一定最先反彈,所以圖中可見2020年後一段時間回報仍是不錯的,有數十個%,後來因我想有穩定的現金流,轉向買本地收息股如領展、HKT和美國公司債券(什麼都有,抄別人功課),而且是加槓桿的買,後來美國加息,損失慘重(也沒多慘,你看圖就見到沒有到虧本的地步),在圖中接近最低回報點時,我賣掉賬面損失慘重的美國公司債券,開始買美國科技股,之後回報一直跳升,最後一波大跌時,是今年4月份特朗普宣佈關稅戰,我買進NDVA和TEM,然後就到現時,我已賣掉4份3的NVDA,全清TEM。現在我仍只有少量NVDA、BRK.B及日本城,三只股票而已。
說說我的轉變:
1. 剛開始投資,相信自己的分析,同時亦參考別人很多意見,例如張化橋等人,相信賬面的數字,不熟悉現實世界運作,不知道很多東西可是人為,亦不知道有很多事是別人沒有告訴你的(很記得博耳電力一役輸掉我5萬港元)
2. 因性格問題,資金量少(我是草根),只敢買自己認為十分穩陣的股票,例如燃氣股和地產股,賺錢輸錢浮浮沉沉
3. 學人買美國公司債券,老實講,這玩意雖然入場費只是USD1,000,但要有明顯的現金流入,還是需要大量的資金。加上我是抄人功課,沒得怨,只能怨自己懶。後來我去翻令我虧得最多的債券發行公司或其母公司的財務資料,差到癲。重申,我不怪別人,只怪自己懶
4. 我是2013年畢業的,這些年我翻了無數投資書籍,但我只看基本面分析類,或價值投資類,因我丁點兒不相信技術分析。我喜愛巴菲特的東西,所以相關的書(連芒格的)我都翻了,他其實是在教人一種生活方式,應該價值投資於現實中,你的一生會過得很好
5. 現在我不會再全倉投資,總留有資金等大跌市。我不知道大跌市何時再來,但我知道一定會出現,像今年4月那樣,突然就大跌
6. 如上述,我現在仍持有3間公司而已,NVDA已賣掉一大部份take profit,若一直再跌,我會重新再買,我不想多年以後後悔沒參與這時代的黃金投資。BRK.B是我從來沒賣過的公司,會不定期買入持有。最後,我仍想給日本城一些時間,看到管理層有意改變,加上這公司長期淨現金,雖然零售不是好生意,我目前計及股息,虧損約十幾%,再等等吧
7. 我的投資組合約50萬美金,現時60%為現金,IB給很高利息,每月收息都幾千港幣
謝謝收看。